栏目名称
统计分析

淮安市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5    字体:【 大  中  】    【关闭窗口

 

小微企业面广量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经济活力、推动技术进步,提供就业支持方面机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亟需找准症结,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为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铺平道路。近日,我们走访了全市近50家小微企业,并从小微企业名录库中重点抽取了规下工业、规下服务业、限下批零住餐、建筑业四个行业中各4户共16户小微企业进行问卷调查。

一、小微企业调查总体状况

(一)小微企业多处于创业初期。从这16户小微企业问卷调查的情况看,9户处于创业阶段,3户处于成长阶段,另有4户处于成熟阶段。营业收入基本都在100万以下。

(二)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总体欠佳。这16户企业中,有一半经营状况与往年持平,6户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只有2户当前的经营状况良好,较上年同期有所好转。有2户在今年内有投资计划,用于设备工器具购置,剩下的14户均无投资计划,占87%

(三)"融资难"成为小微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拦路虎。一半以上接受调查的企业如在现有规模下经营,资金运行还算基本正常,但有2户企业在现有经营状况下流动资金异常紧张,缺口在20%以上,对于为扩大经营规模或提升生产技术而存在融资需求的其他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在小微企业最期待的政策里,降低银行贷款门槛呼声最高,占到了75%,紧随其后的是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加大财政扶持政策力度。

二、本地融资政策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小微企业存在规模小、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不足等情况,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必须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才能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

今年,我市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放宽行业准入,强化"双创"融资支持,畅通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2017年,在小微企业的集中的主城区,清江浦为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养大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制定了《清江浦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实施办法》,特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不低于1个亿的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人才、经营等方面予以支持,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也希望中小企业能积极应对,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经营水平,提高设备的信息化生产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完善统贷平台建设。

市政府向小微企业建立了低息统贷平台。为解决一些小微企业担保抵押困难和发展中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市清江浦区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1900万元作为贷款保证金参加由市政府主导的低息统贷平台,以放大10倍贷款规模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密切配合市融资平台跟进"统贷通""直贷通"的申报推荐工作。市属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都可视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平台设定的标准申请推荐,经市平台核准后可按程序放贷。

(三)强化融资服务。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重要途径;市政府坚持以积极引导、多元投资、多层次构建,市场化运作为指针,首先建立了由政府出资非盈利性信用担保机构淮安市清江浦个体私营经济担保有限公司和政府出资参股的信用担保机构淮安市清江浦企业信用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淮安市银丰担保有限公司,其次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江苏中汽天元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北京平安惠普淮安分公司。他们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首要目的,积极为市内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有融资需求的,尽量将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推荐给银行,帮助其尽快走出融资难困境,为企业和银行架起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企业和银行的发展。2016年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放大倍数为5-10倍,担保总额12.57亿,承担风险为100%,服务企业247户次。

三、我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小微企业信贷过程中,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同时又面临着诸如受银行歧视、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信贷融资现状并不乐观。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分析我市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一)过度依赖信贷融资

调查表明,银行贷款在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中占比超过70%。信贷融资地位之所以这么重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有限,使得中小企业基本上无法从市场和社会闲散资金融通资金,难以快速获得稳定、低成本、高数额的资金支持。

(二)信贷融资受歧视

目前,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倡导各方一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努力,但就实际情况看,商业银行从自身风险考虑,对中小企业仍旧保持着较高的授信条件、纷繁复杂的审批手续,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望而却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素有成见,他们认为贷款给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不利于银行对风险的控制。根据不同规模的企业贷款申请被银行拒绝比率的比较,不难发现,企业规模越小,越容易被商业银行拒绝,中小企业的拒绝率甚至比大型企业的拒绝率翻了一到两倍。

(三)信贷融资成本高

所谓的融资成本有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大组成因素。大多数中小企业为满足日常经营所需要筹集的资金不会很大,这一点恰好与大中型企业形成鲜明对比,这样频繁却小金额的筹资,对商业银行而言,所需付出的业务成本高,且通常伴随较高的贷款风险,因此中小企业不能获得银行给出的利率优惠,那么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就必然比大型企业借款高得多。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局限性,所能提供的抵押物少之又少,与此同时,担保手续繁杂,还要额外支付资产评估费、担保费等费用,无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筹资费用。

四、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经过此次调研,我市小微企业信贷依赖度高,会导致过多的小微企业分较少的信贷资金,大多数甚至没有资格得到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信贷受歧视,信贷成本高,更会直接导致中小企业信贷效率低下,一些效益不高有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被银行拒之门外。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必须先对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进行剖析。

(一)企业自身内部因素

1、经营风险大

经过调研,市小微企业表现出的经营高风险性及高淘汰率,直接促使商业银行不肯轻易把贷款提供给中小企业。

2、信用程度低

当前我市小微企业之所以会陷入信贷融资困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小微企业信用资源不足。从整体环境层面讲,整个小微企业群体逃债的逃债,破产的破产,致使其信用严重缺失。根据银监会数据显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达到了对所有企业不良贷款率的三倍之多。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不遵守诚信,缺少应有的守信意思,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制假贩假、逃税、欠债不还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银行方面的因素

1、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不对称下,商业银行为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提高风险评估,加强自身的风险及防范意识,提高相应的审查力度,拒绝大量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导致信贷配给现象的出现。如此一来,不仅大大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可能助长银行职员诸如索要回扣之类的歪风邪气。

2、信贷管理体制落后

首先,商业银行信贷机制存在缺陷,普遍实行由下级分行负责对客户信贷信息进行调查,上级分行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审批,即"审贷分离、逐级审批"。当信贷基层部门人员处于主观因素可以扭曲所得资料真实性,出现道德风险时,上级部门人员很难发现。这促使银行在不知情下贷款给本不具资格的中小企业,形成不良贷款,无疑又加大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歧视。

其次,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方法不够精细准确,主要表现在不能通过科学系统的评级模型对借款企业的信用等级做出足够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商业银行没能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中引入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导致对企业违约风险、企业破产风险等察觉失灵。同时,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权威性及可靠性,对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采取完全相同的评级方式,而非适应其特殊的经营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三)政府方面的因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虽然在2002年通过的《中小型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旨在保护、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自200311日正式实施,并没有真正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政府在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执行《促进法》的同时,还应通过其他的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在资金、信贷等发面给出明确的优待,加快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和健全。

《担保法》中存在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中也越来越明显,如抵押担保物的范围明显小于国际水平、登记手续繁杂、评估费用高昂等。抵押担保贷款在所有贷款方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我国,向银行提供的担保物往往是房产、土地等,而动产则不能作为担保物被接受,导致可用于借贷的资本存量只有45%左右。

另外,《公司法》中没有明确担保机构的定位;《担保法》的调整对象不包括信用担保机构;《促进法》停留在理论方面,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我国缺乏配套的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作出专业规范的法律法规,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地位模糊、服务对象空泛、缺乏健康的运作支撑体系,阻碍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问题。

2、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对于缺乏信用资源的中小企业,政府给予的信用支持不够充分,现有的信用体系并没有降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度。同时,政府没能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则来制约管理中小企业信贷行为,没能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作出有效监督,使整个信贷行业处于一个相对不公平的环境,造成失信成本低,不守信就有利可图,守信却得不到奖励反而处处被牵制的社会信用环境。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始终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融资优惠政策,而忽视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应为其创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建议加强信用立法,对中小企业财务核算、银行还贷等方面进行管理,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中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减轻银行贷款风险和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银行真正地向中小企业敞开贷款的大门。

(二)建立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政府为解决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现状,应着眼于增强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任感。小微企业基数大,融资需求又频繁,政府若不能统筹全局,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中难免会出现主观化或者疲于奔命,因此建立健康的、长期的、稳定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对各级政府而言都已经迫在眉睫。

1、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央行的征信系统孤立封闭,并不包括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利用互联络进行信贷活动时的负面信息,此外,非银行机构也没有资格进入央行征信系统查询。为弥补征信系统的缺陷,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根据地方中小企业的特点与条件,搭建征信数据平台。建议可将财政局、工商局、中小企业局、税务局、海关、法院、银行、环保、公用事业缴费(电费、水费、煤气)、技术监督和证券监管等各相关部门所拥有的关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数据整合起来。同时,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将社会监管引入到征信体系建设中来。

2、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帮助

国家和地方财政可以通过出资或自筹的方式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基金或者担保机构,制定有章可循的担保制度和担保程序,长期的有计划地对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提供担保。担保规划要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一致,也要有意识地向比较稳定的、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同时,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涉及房产、工商、土地、车管等部门的动产利益担保系统。

小微企业在不断壮大自身规模、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过程中,融资难成为阻碍小微企业的发展重要瓶颈。解决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难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企业、银行、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不断改善内外环境,综合施策才能欠妥加以解决。

撰写人、核稿人:刘安顺